新闻动态


端稳“中国饭碗”,筑牢“大国粮仓”

良种、良田,配上好农机、好农艺,推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,粮食稳产增产有了保障,农业基本盘就能更加稳固 落实好各项惠农政策,进一步加强粮食生产能力、储备能力、流通能力建设,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,我们一定能把粮食安全的基础夯得更实 冬闲时节,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种粮大户徐淙祥可没闲着。一大早,他来到村里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,给30多位种粮户代表作讲解展示。“壮苗越冬七片叶,十条麦根四个蘖”“夜冻白开天变寒,正是冬灌好时间”“深耕细耙足墒种,苗全苗匀齐又壮”……徐淙祥总结的经验,形象生动、好懂易记,种粮户听得津津有味。 14公里外的麦豆原种场,职工李敬民正忙着收购小麦。记者赶到时,他刚完成一车2万斤小麦的抽检。“老赫,这小麦不错,含水率11.6%,容重每升799.62克,按国家标准这就是一等小麦,适合做太和板面专用粉。”李敬民说得专业,一旁的关集镇农民赫建杰露出了满意的笑容。老赫给李敬民送了十年小麦,他感觉这几年种粮越来越有奔头了,“种地有补贴,小麦价格在涨,加工厂还以每斤比市场价高5分到1毛的价格收,农民种粮不吃亏、有钱挣。” 民为国基,谷为民命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,“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”“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”。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调研时强调,“优化技术措施,落实扶持政策,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,着力提高粮食生产效益”。作为农业大省,安徽以占全国4.3%的耕地,生产了全国6%的粮食,每年净调出粮食200亿斤左右。一大批像李敬民、徐淙祥这样的新型农民,为端稳“中国饭碗”贡献了力量。 粮食安全的根基是粮食生产能力安全,科技强农、机械强农是关键。在太和县郭庙镇,随汉邦负责的种植专业合作社,耕种机器“一屋子都放不下”。等明年收完1300亩小麦后,他打算接着种至少600亩大豆、400亩玉米。近年来,安徽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,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,出台了《三昇体育》。如今,安徽高标准农田占耕地面积比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9个百分点,主要粮食作物综合机械化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0个百分点。良种、良田,配上好农机、好农艺,推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,粮食稳产增产有了保障,农业基本盘就能更加稳固。 农民愿不愿意种粮、愿意种多少粮,关键就看种粮能带来多少收益。在太和县赵集乡界牌村,村民王世勇2020年尝试承包了60亩土地,得益于从农机专业合作社学来的驾驶、管理技术,他连续两年获得较好收成,今年把承包地扩大到了200亩。目前,太和全县自有或承包50亩土地以上的种粮户有2000多户,300亩土地以上的种粮大户超过410户。种粮大户充分发挥规模经营优势,探索推行订单式、股份式、托管式等利益联结机制,带动农民一起干、一起赚,不仅解决了“谁来种地”“怎样种地”等问题,也大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。 皖北大地,冬小麦已经发芽吐绿,蕴藏着勃勃生机,孕育着无限希望。落实好各项惠农政策,进一步加强粮食生产能力、储备能力、流通能力建设,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,我们一定能把粮食安全的基础夯得更实,让“中国饭碗”端得更稳,让“大国粮仓”根基更牢。

12-02

2022

各地抢抓有利时机 建设改造大中型灌区提升粮食生产能力

随着全国秋冬种接近尾声,大中型灌区建设和改造也迎来施工的黄金期。眼下,各地抢抓有利时机,有序高效推进大中型灌区建设改造。 水利部最新发布,截至目前,今年安排投资的529处大中型灌区建设和改造项目已完成投资337.6亿元,完成率87%。 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灌溉节水处处长 王欢:改造项目完成后,可新增恢复灌溉面积370多万亩,改善灌溉面积3000多万亩,为端牢中国人饭碗提供坚实水利保障。 灌区灌排保证率较高、耕地质量好,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。当前,我国已建成万亩以上大中型灌区7330处,耕地灌溉面积达到5.05亿亩。 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灌溉节水处处长 王欢:要保障粮食安全,就必须加快补齐灌区短板弱项,推进改造升级,完善灌排设施,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。 为此,水利部组织编制《三昇体育》,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600余处中型灌区开展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;启动数字孪生灌区先行先试,用2年左右时间完成先行先试任务;同时,出台相关标准,持续指导地方开展标准化建设,提升管理能力。 下一步,水利部将指导各地抓住今冬明春有利时机,加快推进灌区建设和改造进度,确保完成年度任务,力争在明年春灌中发挥应有效益。

12-02

2022

< 12 >
永乐食品

联系电话:

0469-4694756

永乐食品

联系地址:

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集贤县福双路北段

©2024 黑龙江永乐食品有限三昇体育 | 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 哈尔滨

©2024 黑龙江永乐食品有限三昇体育 

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 哈尔滨

营业执照